“政府工作报告,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在经济发展、城市建设、产业转型、民生工程、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,令人振奋、催人奋进。”6日下午,市人大代表冯志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,将认真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,带领东楚集团全体干部职工主动担起责任,以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、“慢不得”的危机感,抢抓机遇、乘势而上,为现代化新黄石建设贡献“东楚力量”。
冯志刚说,首先要抢抓融圈联廊一体发展机遇,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。围绕武汉都市圈、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,配足施工资源、优化施工组织,并坚持安全和质量两手抓、两手硬,确保武阳高速黄石段今年10月建成通车,完善武汉都市圈东南部路网,充分支撑黄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;力争完成东方山互通及发展大道立交征地拆迁,桥梁桩基、墩柱施工,及路基施工等工作,早日建成黄石城区最便捷的高速出口,打通对接武汉、对接花湖国际机场、融入武汉都市圈建设核心城市的快捷通道。
其次是抢抓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机遇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。提升园区硬实力,拓宽武汉离岸科创园、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入驻条件,吸引更多优质科技企业(机构)入驻园区,推动科创“飞地”腾飞;探索投融资合作模式,根据两个园区入驻企业投融资需求,对接各类基金公司,帮助入驻企业做大做强;培育壮大园区专业运营团队,聘请具有专业运营技术、科技孵化、招商、投资和科技赋能的综合性人才,为园区招商、投融资、深度服务提供有力支撑;发挥科创平台宣传推介作用,推动武汉、上海优质、潜力科创企业入黄落地,把更多科创资源导入黄石,助力黄石科技产业发展。
再次是抢抓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,聚力推进城市开发项目建设。持续深化央地合作,加快推进大冶湖核心区东区集聚项目开发,有序启动国乒基地、奥体公园续建、冶钢农场东、加油站、消防站、金融中心和大冶湖文旅基地等14项目开工,掀起建设热潮,进一步集聚核心区人气,打造我市市域一体化发展标杆。加大各城区协调力度,强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,并按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标准,在今年内完成交通路步行街改造,启动地质里文化街区、吉雄、延安岭、上港路等地块开发,让黄石城市兼具历史味道和时代活力,进一步促进黄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。
第四是落实绿色低碳转型要求,持续推进生态治理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按照把大冶湖建成“生态湖、景观湖、智慧湖”的思路,最大限度地开展鲢鳙等生态型鱼苗的投放工作,持续改善湖水水质。建立智能化数字化水质管控中心,定期开展水质调查及采样分析,保证湖区整体水质长期良好。以成功申报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为契机,争取政策资金等支持,谋划、推动大冶湖鱼苗培育基地、休闲垂钓基地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早日落地,为我市打造武汉都市圈东部生态文旅宜居城市添砖助力。
第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要求,持续推进民生改善。结合现有公服人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分布和市场需求,加快各城区房源收购,平衡房源供需关系,解决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。严格落实农民工劳动用工备案、劳动合同签订等制度,规范实名制管理,明确工资专用账户,保障集团各在建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零拖欠。全力确保医药供应链稳定运行,用心做好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后勤服务,助力打造同城化发展示范医院,满足市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。发挥黄石体育馆、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资源优势,积极承办202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、省田径冠军赛、市中小学生足球运动会等国家、省市级体育赛事,以环磁湖和环大冶湖为主攻方向,精心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体育赛事,丰富市民群众文体生活。